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事后选择性、不均衡性、紧迫性等特点。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妥善处理好3大关系:
(一)“时效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应急物资保障重视时效性,但并非忽略经济性。相反,在强调时效性的同时要克服应急物流体系不计运作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缺陷。
(二)“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但也要看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大多是在环境恶劣、非常规作业条件下进行的,先进设备往往会受到各上海到阿克苏物流种条件限制,甚至无法到达救灾现场。因此,要在尽量保证先进性的同时,统筹考虑技术与设备的适性。
(三)“专用性”与“社会性”。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专用性资产(如专业性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依靠大量专业应急物流企业和专业部门。同时,还应调动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只有广泛发挥社会性资源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第一时间应急物资保障的目标。 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当前,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骨干运输通道能力,强化铁路网络结构,合理增加民航支线机场数量,提高公路基础网络通达和衔接程度;要提升内河航道等级,促进东、中、西3大地带交通设施平衡发展,改善部分区域运网稀疏的状况。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等。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制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各级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尽快形成和完善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机制,加强统一指挥调度,提高系统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快应急物流企业培育。目前,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数量等,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四上海到和田物流是进一步促进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合理化。要合理上海到新疆物流布局救灾储备中心,发挥快速响应职能;要改变救灾物资储备过于分散状况,加强组织协调,降低保障成本;要促进救灾信息通畅,协调解决好捐赠主体繁多、社会捐助物资种类和时间等方面的供需平衡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基于上述分析,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可以遵循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以应急物资保障目标为核心,系统组织符合应急物流特点的物资采购、运输、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等各项活动。
构建和完善应急物流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组成部分:一是应急物资供应体系。主要通过政府上海到乌鲁木齐物流储备、国内外及社会各界捐赠、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采购等组成。二是应急物流运作体系。主要由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收集、配送以及误送回收管理等构成。三是应急物流组织体系。主要由若干层级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构成,可促进上述应急物资供应和应急物流运作两个体系有效协调,高效运转。四是应急物流基础性支撑体系。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上海到克拉玛依物流应急物流通讯和信息平台以及应急物流装备和技术支持平台等构成。五是应急物流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主要指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用以规范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通过以上5大体系互联、互动、互补、互促,共同服务于第一时间应急物资保障这一核心目标。 |